钢笔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钢笔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新闻】张红宇谈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意义矮飘拂草

发布时间:2020-10-18 19:36:53 阅读: 来源:钢笔厂家

党的十九大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绘就了新时代“三农”事业新征程的宏伟蓝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基础和时代意义,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乡村振兴战略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在本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情系农村、心系农民,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在河北正定、福建和浙江工作期间,他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和不懈探索;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对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系统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这些一以贯之的思考和实践,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提供了思想沃野和实践源泉。

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个必须”的重要论述,通过强调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与国家强、美、富之间的关系,对三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行了高度概括。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明确提出“三个不能”,明确了我们党坚持不忽视农业、不忘记农民、不淡漠农村的宗旨使命。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召开的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强调“三个坚定不移”,在关键时期、标志性地点旗帜鲜明地宣誓了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政策目标。

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七条道路”: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走共同富裕之路,走质量兴农之路,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走乡村善治之路,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五个振兴”的科学论断,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从“七条道路”到“五个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外延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完善,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乡村振兴战略充分顺应了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顺应了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新时代的具体表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从生产、生活、生态方方面面增强亿万农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生产要提质。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经济也面临着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消费者而言,高质量体现在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多元化、绿色化、品质化,由吃饱到吃好再到多元营养依次提升,由有形的物质产品需求向无形的精神产品需求延伸拓展。

对生产者而言,高质量体现在集约化资源投入、标准化生产方式和高附加值产品,确保农业收入不低于二三产业收入。加快推进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主旋律。

环境要宜居。坚持绿色发展,统筹山水田林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切实解决垃圾和厕所这两个农民最关切、最影响农村生活环境和质量的“痛点”,让农村重新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成为新时代城乡居民宜居的生活空间。对城镇居民而言,农村乡土风情、田园风光令人向往;对农村居民而言,水电路气房网等生产生活设施便利,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健全。

文明要传承。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和公共文化建设,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传统农耕文化,进一步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内涵。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富有正能量的典范,树立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切实改善农民精神风貌,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治理要有效。适应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变革、农村人口结构深刻调整、利益主体和公共事务多元复杂的新形势,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坚持党的领导,深化村民自治,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法治乡村、平安乡村,使农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生活要富裕。农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基础和前提是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乡村振兴归根结底要落到促进农民增收、消除农村贫困上来。要通过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多种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实现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顺应了民心民意,反映了基层期盼和诉求,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磅礴动力。

乡村振兴战略深刻反映了实现强国梦的必然要求

当前,中国正处于由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2017年,中国GDP总量已达82.71万亿元,占世界经济份额提高到15%,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30%左右。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工业化国家。更重要的是,我们已开始实现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由投资、进出口拉动转变为消费拉动,201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51.6%,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然而,农业仍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

2017年,农产品贸易额2014亿美元,进口为1259亿美元,出口为755亿美元,逆差达504亿美元,反映了中国农业大而不强的基本现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1:2.71,在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方面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在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欠账太多,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任务艰巨。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农业农村强短腿、补短板的客观要求,是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必要举措,是彻底化解城乡二元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强国梦的必然选择。

农业要成为强势农业。在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需总量平衡的前提下,提升中国农业竞争力,打造大国强势农业形象,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要秉承以中国供给解决中国需求、以中国资源解决中国问题的理念:

一是坚持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出发,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塑造中国农业产业多元化、产品多元化格局,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农产品需求。

二是坚持从比较优势出发,优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重点在发展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以及资本密集型农业方面做文章,提升中国农业竞争力。

三是坚持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出发,加强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全要素生产效率,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强势农业道路。

农业从业者素质要进一步提升。一方面,增加农民收入最重要的路径还是减少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2017年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已下降到7.9%,但从业人员占比仍高达27%,这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巨大的根本原因。要继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力争在2020年和2035年将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减少到25%和10%左右,大幅提升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另一方面,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强势农业既需要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也需要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管理的职业农民。这要求我们在农民的职业化上下功夫,全面提升农业从业者综合素质。

一是要有工匠技艺。专注专长领域,深耕农业,技艺为本、技艺优先。

二是要有精英意识。敢闯敢试,在市场竞争中勇立潮头,永不服输、勇于争先,做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三是要有企业家能力。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头人而言,要具备企业家能力,善经营、会管理,创新发展追求卓越,履行责任敢于担当。

农村要让生活更美好。农村不仅是生产场所,更是生活场所。中国农业资源环境各异,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相适宜的生产生活环境。要在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前提下,使农村的进步跟上城市的节拍,让农村成为城里人都羡慕的好地方。

要更新理念。既要通过城镇化继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也要通过逆城镇化,让愿意从事农业、尊重自然、向往乡村生活的新农人回归农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坚持发展建设与生态保护并重,保护好农村清新的田园风光、独特的乡土风情风貌,让美丽乡村成为美丽中国的靓丽底色。

还要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让城市具备的生活条件,农村也具备;城市没有的景观,农村无处不在。把中国的乡村打造成为风光独好的“大公园”,成为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乌鲁木齐中医皮肤病医院怎么样

治疗生殖器疱疹

上海哪个医院治疗荨麻疹